1. 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即由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引发联想。有时这样的场景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回忆,所以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回忆联想。
摄影作品《老城门上展老城门》(图 1-3-1-1)表现的是在现在还保存完好的东便门角楼上,展出北京九座老城门的照片。现在九座老城门中七座已拆除,只有两座保留了下来,它们是德胜门、前门。老城门的照片展示了老城门当年的风采,是引发联想的因素,引起人们的无限回忆。
2.类比联想
类比联想,顾名思义,就是以外形相类似的因素作为引发联想的因素,也可称为相似联想。
例如,摄影作品《喜重逢》(图 1-3-2-1)是本书作者与美国旧金山华艺摄影学会会长的合影,于2012 年 11 月美国旧金山华艺摄影学会来北京访问并举办影展时拍摄的,而其背后悬挂的合影照片则是同年 9月北京朝阳区摄影家协会摄影代表团访问美国并在旧金山举办摄影展时的合影,两个摄影团体互办影展,增进了友谊,交流了技艺。两个画面中的合影十分相似,只是所处位置左右调换,所以两个合影互为引发联想的因素,反映了两个摄影团体的友好交往,也使人联想起两次互访的交流细节,回忆起那些美好的瞬间。
3.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由画面中两个对比因素的对比效果引发出联想,我国古诗中也常用对比引发联想,例如,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由此引出的联想是:道是无晴却有晴。摄影也可以利用对比引联想,含有对比因素的画面能使作品所表现的意境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
摄影作品《古今中外》(图 1-3-3-1)是由北京摄影家孟德琪拍摄的,他敏锐地发现,在外国游客就餐的地方,墙上布有一幅古画,而画面的下方是现代的游客,形成古今的对比;画面上的古画和房檐上的屋瓦都是中国元素,而其下方则是外国游客,形成中外的对比,摄影师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幅作品,并顺理成章地将作品命名为《古今中外》,鲜明的对比不仅突出了作品的特色,而且可以使人们联想到改革开放的形势、旅游业的发展及文化的魅力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4.因果联想
在画面中,由于画面内容的不同,其引发联想的因素不同,也会造成联想的内容有所不同。有时会联想到引发事件的原因,有时会联想到事件发生的后果,也就是说,会引发出因与果的联想。
如摄影作品《庞贝古城之谜》(图 1-3-4-1),其摄于意大利庞贝古城被毁灭的遗址,现代考古部门不断发现庞贝古城受难者的遗体,画面表现的正是一位参观者在仔细观看一具遗体,估计他心中有许多谜团:这座古城是如何被毁灭的?毁灭的原因是什么?这个画面可以使人联想到当年古城被毁、居民致死的原因——火山喷发。公元 79 年, 庞贝古城旁的维苏威火山大爆发,火山喷发持续了 18 个小时,岩浆以 160 千米的时速席卷了整个庞贝古城。许多居民没有逃出去而被岩浆吞没,火山灰将整个庞贝古城毁灭。画面展现的就是约2000 年前庞贝古城被毁后的一位居民的遗体。
5.情景联想
这种联想是由画面上的景象引发的,例如,毛主席的词: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作者由于看到雨后的彩虹,引发了联想,好像有人把彩虹化成了彩练,手持彩练,当空而舞。这就是情景联想,这种联想在摄影中也经常被应用,而且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摄影作品《道德风化》(图1-3-5-2)拍摄于1926年,拍摄的是英国伦敦的一个日常生活的小场景,一名女警察驱赶一群在海德公园赤身裸体游泳的男孩,画面不但有趣,而且使人联想到当时英国的社会风俗、礼仪规范,以及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等方面。
6. 标题联想
摄影作品的标题可以引发联想,可以分为暗示的方法和明示的方法两种。
(1)暗示的方法
暗示的方法是联想的表现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标题不明说,而是暗示,由标题的暗示线索引发人们的联想,这个联想内容比原内容更广阔,意义更大。
例如,摄影作品《太阳之歌》(图 1-3-6-1),其拍摄于一处游览景点,在霞光的映衬下可以看出几位年轻人的剪影,他们尽情游览,尽情拍照,尽情欢乐。作品表现出一幅现代人的新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场景,标题《太阳之歌》则是用暗示的方法引发更深刻的思考,使人们联想到现代社会的繁荣发展带给人们阳光般的幸福生活。
(2)明示的方法
摄影作品的画面中已隐含表现主题的因素,用标题来进一步点明,引起广泛的联想,从而加深观者对作品的认识,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是明示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令人反复品味,从而令人感到境界深远,余音悠长。
摄影作品《春天不远》(图1-3-6-3)拍摄于一场大雪之后,公园的游船、座椅、道路都被白雪覆盖,画面上看不到春天的影子,但标题《春天不远》却给人以明确的联想——春天将要来临,正如诗人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